當火箭拖著烈焰拔地而起,直播鏡頭里那道刺破云層的金色軌跡,竟讓人想起奧運會開幕式上點燃主火炬的瞬間。同樣的屏息凝神,同樣的集體心跳,只是這一次,助推器噴涌的不是圣火,而是人

當火箭拖著烈焰拔地而起,直播鏡頭里那道刺破云層的金色軌跡,竟讓人想起奧運會開幕式上點燃主火炬的瞬間。同樣的屏息凝神,同樣的集體心跳,只是這一次,助推器噴涌的不是圣火,而是人類探索邊界的雄心。
這枚鋼鐵"運動員"的起跑姿勢如此特別——它不需要助跑器,而是以萬噸推力掙脫地心引力的桎梏。當鏡頭切換到箭體視角,大地急速退去的樣子,宛若跳水運動員從十米臺躍下時看到的池水撲面。整流罩分離的剎那,猶如體操選手撒開鎂粉,準備進入零重力的自由表演。
就在昨天,我們還在為百米跑道上的0.01秒驚嘆,此刻卻注視著飛行器以每秒7.9公里的速度掙脫大氣層的束縛。體育教會我們突破極限,而火箭發射直播視頻再次提醒:人類永不滿足的紀錄簿上,既鐫刻著博爾特9秒58的傳奇,也記載著嫦娥五號38萬公里的遠征。
當二級火箭在蒼穹劃出新的軌跡,我們忽然懂得:無論是沖向終點的爆發力,還是掙脫引力的逃逸速度,本質上都是同一種生命力的絢爛迸發。體育場上的喝彩與發射指揮中心的掌聲,原來奏響的是同一支進行曲——獻給那些永遠向上的人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