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身處混采區的媒體,沒人知道王曼昱是如何在5比9落后的情況下,贏下了決勝局的。
全運會乒乓賽場的混采區擺著三臺電視,兩臺實時轉播比賽畫面,一臺滾動播放實時成績。混采區擁有這樣的配置已經不差,但由于比賽同時開打,轉播畫面只播放一號球臺,實時成績還要覆蓋9個球臺。
于是,身處乒乓球混采區的媒體,成為離賽場最近,卻離賽況最遠的一群人。
如何分辨誰在得分,混采區的記者靠的是聽覺,而非視覺。每當王曼昱拿下一分,為王曼昱加油的歡呼就會竄出賽場,鉆進滿是訓練聲的混采區。
“這球王曼昱應該贏了。”伴隨著一陣歡呼,還沒看到實時成績的一位記者脫口而出,而在十五分鐘前,大家竊竊私語的話題是,“這場比賽不會爆冷吧?”
身為全運會女單衛冕冠軍,王曼昱四年前在這場“地表最難”的乒乓對決中脫穎而出,彼時,她以P卡選手的身份登上奧運會,幫助中國乒乓球隊拿下女團冠軍。

四年后再次參加全運會,王曼昱已經成長為國乒女隊的領軍人物之一,一個月前剛剛奪得WTT中國大滿貫女單冠軍的她,狀態正盛。
但比賽過程遠比想象得更膠著,首局比賽,范思琦便11比6先聲奪人,盡管王曼昱連扳三局,但第五局10比7領先的王曼昱被范思琦連追5分,勝利的天平又一次回到了平衡狀態。
“今天最重要的節點是第五局10比7領先的時候沒能贏,心態上出現了一些起伏。”賽后的混采區,復盤比賽的王曼昱不忘夸贊范思琦,“她是一位比賽能力非常強的選手,對場上的摳分、局勢的把控、球的變化都非常好。近期沒有跟她交手的訓練,所以還是有一些未知的感覺。”
至于范思琦,直接在10分滿分的評級體系里給自己打了20分,“今天看到了一些機會,最后沒贏下來也正常,但今天能發揮成這樣已經非常好了。”

如果說王曼昱最后時刻的驚險取勝尚不能佐證全運會“地表最強乒乓球賽”的名號,那么男單賽場的混戰格局才是最有力的證明。
就在王曼昱贏下比賽前,全運會5號種子向鵬在決勝局被2022年退出國家隊的削球老將馬特逆轉,通過隊內選拔斬獲2025年混合團體世界杯參賽資格的6號種子徐瑛彬,1比4被直板名將趙子豪挑落馬下,被視為潛力之星的陳垣宇,同樣1比4不敵天津隊球員高楊。
這也是為何,王楚欽會在首秀后感慨:“全運會不存在冷門,誰贏都非常正常,希望自己能活到最后。”
勝負,只是“地表最強”的一個維度,混采區的漫長程度,同樣也是“地表最強”的一個寫照。
一天前晉級女單16強的朱雨玲,放下背包時小聲感慨了一句:“好長的流程呀。”
放下背包,拿起背包,同樣的流程,朱雨玲至少要走過央視、持權轉播商、官方通訊社、平面媒體等若干個采訪區,其他球員同樣如此。
原因無他,想在一場比賽把這些頂級球星湊齊,只有全運會的賽場。

以陳夢為例,結束比賽的陳夢,用了半個小時才走出混采區。對于闊別賽場15個月的陳夢,媒體有許多問題想問——踏上賽場是何感覺?9個月沒有訓練恢復難度怎樣?未來還有哪些規劃......
面對連成串的問題,陳夢一一作答:“第一場比賽肯定會有點緊張,確實太久沒參賽了。自己也不知道場上會是什么狀態。只能賽前把能想到的、該準備的都準備好,場上遇到情況再臨場應變。能以運動員的形式在賽場和大家見面,是我一直向往的狀態。”
同樣的情況,也出現在樊振東的賽后混采區。面對媒體的長槍短炮,樊振東說:“能在全運會的賽場出場,就是很大的榮譽,希望自己本屆全運會能夠輕裝上陣,能夠更釋放一些。”
本屆全運會乒乓球項目從11月6日持續到11月20日,賽程長度遠超陜西全運會,但當孫穎莎和王曼昱迎來全運會首秀時,主辦方依然無法將她們的比賽放在一號球臺。
這便是全運會乒乓球賽場的魅力。